浪潮之巅确实值得每个IT从业人员一读。
#技术 第一个维度是从技术角度。纵览整个IT行业的发展史,从AT&T,IBM,朗讯,苹果,微软,惠普,雅虎,google,每个曾经在浪潮之巅,能够在那个时代呼风唤雨的企业,都有起家的绝活,有一个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商业模式。衰落的原因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管理决策层(CEO,董事会,华尔街的影响)的无能或短视造成(比如AT&T,朗讯,惠普),有的是因为太大的企业内部阻碍了创新的发展(微软),有的是注重技术但是领导人缺少商业机制,抱着金矿慢慢堕落(比如sun和雅虎)。当然也有焕发多春,成功转型的(比如IBM,苹果,GE)。 从这个角度来看,google在搜索领域成为了霸主,但随着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的发展,google的脚步也在变慢,虽然拥有youtube,android等绝对领先的技术,但gooel+似乎是对facebook无奈的拷贝,大公司对所有新兴的技术领域都需要跟进和投资(自己开发,或者收购),大公司这张策略大网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就像微软无法扼杀google一样,期待下一个google的诞生。
#资本 第二个维度是资本维度。这部分也是之前了解最少的。最底层是一个美国良好的信用制度,不用担心创业者恶意卷钱走人,否则信用为0,在整个美国都无法生存(贷款,刷信用卡等)。在硅谷,创业不再是全靠创业者自己的家底(很多中国的创业者是要掘到自己第一桶金,冯仑的野蛮成长中介绍,中国的第一桶金,大多是黑心钱),创业住需要一份专利(美国产权保护做得很好)然后有一个产品原型,加一份商业计划署,然后有天使投资人可以对其投资,待有一定规模(用户,流量等),就可以引入风险投资,几轮风投之后,如果增长很快或者已经盈利(风投对增长的看重超过盈利),就可以引入投资银行来运作上市。创业者,风投,投资银行一起分享胜利果实。这是一个健康的游戏,而不是零和游戏。 资本有好的一面,也有贪婪凶恶的一面。风投对创业结果不理想的企业,会毫不手软的卖掉,优先止损。创业者如何拿捏融资额和对企业的控制很是有学问,面对老辣的风投,必须是个谈判高手。投行对已上市的公司也影响很大,业绩符合或者超过的股价会大涨,反之则大跌,被华尔街卖空,股价一落千丈。投行还主导了上市公司的拆分和并购,从中收取手续费,拆分和并购,有时候会因为是否有利于华尔街,而不是有利于整个公司的长期业务。
#机制 第三个维度是机制,也可以说是制度。斯坦福为代表的大学输送人才,硅谷孵化创业企业,风投提供初期资金支持,投行为最终上市铺路。美国政府没有提供太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却提供的激发创新的机制。政府做得最多的是举行反垄断的听证会,裁决让那些事实垄断的公司赔偿给其他创新公司。不知道是斯坦福成就了硅谷,还是硅谷成就了斯坦福,斯坦福诞生了太多的IT业界领袖,他们又很慷慨的捐赠回馈斯坦福。硅谷的企业为斯坦福提供研究经费,研究的成果又用于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风投提供给助力创业人员(车库等)资金用于启动项目,同时早期的介入,让他们获利颇丰,虽然投得项目大部分都失败,成功的项目足以让他们有几十倍的赚头。投行有大有小,IPO估价有高有低,选择什么样的投行做IPO也是有学问的,总体来看,投行帮助IT公司实现上市融资是不争的事实。
#启发 这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G点。
以史为鉴,方知兴替。身处IT公司的民工们,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分析自己所处的时代,看清哪些公司已经处在浪潮之巅,哪些正要登上浪潮之巅。商业模式要有创新,难以被复制,有持续的盈利增长空间;企业领导人要有远见,魄力,上可以搞的定风投,投行,下可以搞定客户,员工。选一个正要登上浪潮之巅的企业,一起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