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风起云涌的现代世界,太有意思了——我甚至觉得如果你不去好好了解这个世界的最新思想,仅仅满足当个特定专业的知识分子的话,就只就是白生在了现代一回。
三个趋势:
- 世界越来越复杂
- 人工智能正在慢慢取代人的工作
- 尽管所有人的物质生活都在改善,整个社会阶级分层却正在扩大
贫穷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状态,而且还是一个思维模式。
理性能力——充分认识当前局面,做好最佳决策的能力——得另外学习。
复杂世界中很少有哪个实际问题是只用一方面的知识就能解决的。
君子不器。如果仅仅满足于当某一特定小领域的技术型专家,恐怕往大了说不足以做公共决策,往小了说不足以明白人生。
崇尚自由市场的教授认为所有经济问题都应该用市场解决,鼓吹自由民主的专栏作家把美国政治的缺点都能变成煽情的素材,热爱儒家文化的历史爱好者看宋朝的一切都是好的,自诩保守主义者的中国思想家对一战国际条约体系的推崇可能连现在的英国人和美国人都比不了。他们用半生之力铸就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锤子,就把一切东西都视为钉子。
严肃文学可以让人学会体察他人的感受,了解真实世界中不同类型人的生活。逻辑可以让人学会推理和辩论。文法修辞可以让人学会怎么用语言争取别人的支持。历史可以让人学会借鉴前人的经验。数学可以让人学会取舍。天文学可以让人对世界自然规律产生敬畏。这些学问不是什么用于打扮自己、被别人审美的“教养”,这些都是大人物办大事的实用技能。
简单打不过复杂,只有复杂的人才能打败复杂。(并非避免复杂,而是要打败复杂,才能做到简单。)
“有趣”其实是个特别高的标准。
世界观祛魅
哪怕一个最简陋的统计模型,也能比专家预测得更好。
历史不能重复,我们不知道最后发生的结局是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我们却总能用“常识”给这个结局一个解释!像这样的解释如果用于预测未来,甚至制定计划,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一个更实用的历史观是放弃“一切都是注定的”这个思想,把历史事件当成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把未来当成一个概率分布,然后尽可能地使用统计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去计算未来事件的概率。与其追求用各种想当然的尝试指导未来,不如把历史当做一个数据库,从中发掘统计规律。
人是善于模仿的动物,因为相对于自己分析各种因素再决策而言,直接模仿别人是一条思维捷径。
当你搞慈善的时候应该想想,你到底是真想让世界变得好一点,还是仅仅想让自己感觉更好一点。
经济学家的智慧在于问一句值不值得。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群比普通人更自私。普通人更容易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角度出发采取行动,而上层社会则更习惯赤裸裸的利益计算。最终更容易成功的也许是那些表面上很能与人合作,实则非常自私,甚至偶尔欺骗的人。
出了对世界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成功方式。这就是你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量,冒了别人不敢冒的风险,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和代价,去做一件事。你敢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你精心计算过成功概率,而是出于自己所信奉的某种原则和责任感,认为这件事应该做。
弱者抱怨别人歧视,强人都是自己主动出击。
人的理性,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感情服务而已,是先有了答案,再去想办法找证据。
所谓国家利益,其实是个幻觉。国家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并没有自己的利益——是国家中的不同人群有各自不同的利益。
流水线时代的英雄
高中的最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而是把人分类。
自控,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它要求我们做“该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一个有自控力的人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自控力是比想象力更为基本和行之有效的个人素质,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一步。
谦卑,意思是必须承认自己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有缺陷的,思想中有很多偏见,性格中有很多弱点。
他们并没有“选择”自己最终从事的事业,他们是被这个事业选择。他们再人生中的某一刻,因为一些经历,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某个事业召唤,然后他们投入这个事业。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现代的流水线教育其实是奴隶教育,而古代的贵族教育则是主人教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你学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了改变世界、发挥自己、支配别人,还是为了适应世界、打扮自己、吸引别人来支配你?
主人学习审美,关心怎么评价别人;奴隶学习比美,关心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主人学习明辨是非,奴隶学习迎合别人的是非观;主人学习怎么找到和使用工具,奴隶学习怎么把自己变成工具;主人学习合理调动资源,奴隶学习把自己变成别人的资源;主人学习“我想要什么”,奴隶学习“我要变成什么”。
人只有见多识广,才能有选择的能力。
现代教育可以简单地分三个层次,对应三个阶层:
- 贫民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具、以找工作为目的。
- 中产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艺品,以提升个人价值为目的。
- 上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主人翁,以欣赏、选择和改变周围世界为目的。
现代流水线式的教育只能把人送到第一层,想要进入第二层,家庭必须出力,然后你还得去精英大学而第三层,则几乎完全是家庭和个人的事情,学校教育的作用很小。
所谓英雄,就是超越了阶层出身、超越了周围环境、超越了性格局限,拒绝按照任何设定好的程序行事,不能被大数据预测,能给世界带来惊喜,最不像机器人的人。
每个人都有内在动力,但英雄有一种更高级的内在动力:使命感。他们敢问不该问的问题,敢挑战周围人的共识,不屑于取悦任何人。
别人制定计划的时候,已经把故事讲了一遍。只有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意外,你做了一些事先没有人想到的事,又或者根据自己的想法主动改变了计划,有所创新,你的故事才值得再讲一遍,你才算贡献了新的信息。你贡献了新的信息,世界因你而不同,历史才真的进步了。你不是英雄,谁是英雄?
企业家面对市场有三种态度,正好对应我们前面说的三种教育境界:
- 低水平企业家:用户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
- 中间水平企业家:我做最好的自己,等着用户选我。
- 英雄企业家:我替用户决定。
如果你从未失败,说明你玩得不够高级。
在机器人时代,有智识、有勇气、追求自由,这才是真正的人。
智识分子的十八般武艺
对奇怪的事情非常敏感,产生疑问后不是空口无凭的质疑,而是立即查找数据,拿数据说话。有这样的功夫不管说什么,别人都不得不严肃对待。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想赢,一种人想赢得争论——他们从来都不是同一种人。
观点随事实改变,有胆有识,这就是贝叶斯定理的伟大原则。
一般社会科学喜欢研究“新”事物,喜欢特例。比如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而进化心理学研究沉默的大多数,研究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人受教育就是为了超越进化心理学,用理性克服本能。
科学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固定的知识,而在于获得这些知识的研究方法。凡是出发点正确而又是用逻辑推导出来的知识,就必定是正确的。
不要为自己做过仰望星空这么简单的事儿而感动,特别容易的东西不值得追求。刻奇是一种自我愚弄。
未来,已经到来
资本是赢家,劳动者是输家。
建议学点艺术,学点创新,学点领导力,学点企业家精神。与其跟机器竞争,不如带着机器一起跟别人竞争,未来属于善于利用机器的人。
既然第二名没有意义,我们可以开辟各种细分市场,在一个新的小领域当第一名。这其实是个“不占一帅就占一怪”的策略,也许足球踢不好的人应该改踢室内足球?
如果马有投票权,世界上不会有汽车。
过去,说一个人大脑像电脑是夸他;将来,说人脑像电脑可能是骂人。在机器人时代,我们要想的是怎么让自己更像一个“人”,而不要追求像电脑!崇拜电脑,是人类历史上非常短暂的文化。
计算机不再是人类的秘书,而是一个有无限潜能的猛兽,取胜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使用。
谈进化不谈灭绝,谈市场不谈破产的,都是文艺小清新。所以要参与市场得有这样的精神:想生就生,该死就死。
人工作是为了追求交换价值,而消费追求的是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