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

Machine repeats, Human creates

阅读笔记《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理科生的世界 不阅读很多糟粕,也没有能力发现精华。

缺乏科学精神会让脑袋里堆满垃圾。

反常识思维

费孝通在《乡村中国》中提出:世代定居的传统中国社区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做事不是靠商业和法治,而是靠道德和礼治。

蒙洛迪诺说,人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结论再找证据。世界上科学家很少,你猜绝大多数人使用什么机制思考?每个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我们不但不爱看,而且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

给观众想要的,比给观众事实更能赚钱。

互联网不是一个调查民意的好地方。

如果对话双方都是诚实的,那么这种对话可以在不多的几步内结束。

人们经常错误地理解偶然,总想用必然去解释偶然。对智者来说偶然因素是不值得较真的,这场输了下场可以赢回来,只要输少赢多你还是强的。为偶然事件大惊小怪,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幼稚的表现。

大数定律: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那么事物出现的频率就能无限接近它的理论概率——也就是它的“本性”。小数定律:如果样本不够大,那么它就会表现为各种极端情况,而这些情况可能跟本性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别看个例,看大规模统计。

成功学的解药

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

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你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那里。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用到很多意志力,回家以后就很难再用。

真正提升我们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不是哲学,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练习。

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种修炼。世界上有一帮人,他们一天不进步就难受。

对于脑力工作者而言,水平的高低关键看掌握的套路的多少,也就是通过刻意练习,建立的长期工作记忆。练习,是对人体的改造。

能够特别专注地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练习需要重复,而重复一定不好玩。教育需要全面,而娱乐一定只关注好玩的部分。所以娱乐跟学习必然是不相容的,如果你是在娱乐,你就不是在学习。你可以用娱乐的手段好找别人去学习,但娱乐本身不是学习。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因此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围棋:你走一手,牛人也走一手,牛人获胜并不是因为他走的比你多,而是他每一手都走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点击排行榜上的文章大多是短小精悍的,配有精彩插图,让人会心一笑,有机智而无智慧。 真正的专家,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知识体系。这套体系就如同长在他们心中的一棵不断生枝长叶的树,又如同一张随时变大变复杂的网。每当有新的知识进来,他们都知道该把这个知识放到体系的什么位置上去。有人管这套体系叫做心智模式(mental model),有人管它叫矩阵(matrix)。有了这套体系,你才可能对相关事务作出出神入化的“眨眼判断”,而不是靠什么“灵感”或者“直觉”。

好的读书笔记:

  1. 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 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 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 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幽默是智力过剩的体现。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

人生面临着一个风险悖论:如果一辈子谨慎小心,干什么事情都谋定而后动,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而如果你用于承担风险、大胆尝试,你可能会特别失败,但也可能特别成功。

霍金的答案

真正懂科学的人不但得对所学知识倒背如流,还得能举一反三,乃至于用这些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能求解各种抽象难题,再厉害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而能把知识活学活用,才是真本事。科学知识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知识,其有一个很酷的性质:只要学会了一般原理,就能解决无穷多表面看来千奇百怪的问题。掌握科学知识的人可以一听你的问题,不必亲临现场,完全凭借逻辑推理就能告诉你答案。

科学家的工作不是使用科学知识,而是使用科学方法。(同理,程序员的能力不是体现在编码上,而是用计算机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有相关性未必有因果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

哲学才研究绝对真理。科学研究的是“有效的真理”,是“有限的真理”。